记者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不少单位无法承受比更换设备高得多的“集资款”。成都气象学院花了很大力气凑够了改烧天然气的锅炉等设备的费用,但是,还需要交然气锅炉“集资款”167.4万元、学生食堂大灶改造“集资款”72万元。对于这所非赢利性的大学来说,这笔钱无力支付,“煤改气”就只好一拖再拖。
尽管政府从环保角度给已“煤改气”的单位一点补助,但这几万、十几万对于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和一些非赢利性单位是无法从根本上给予帮助的。
成都市的天然气供大于求,有近三分之二的天然气供气量没有实现其经济价值。因此,一些单位及环保专家建议,对“煤改气”单位实行更大的优惠政策,同时,也应该加大执法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督促“煤改气”单位限期整改。